“云通关”作为智能通关的引领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不仅推出了“零差错”智能报关软件(打单软件)“一键通”,同时“云通关”公众微信号(etongguan)也一直推送各类通关相关的资讯、知识,欢迎关注!
吐槽巴西客人
以前,我总是简单地以“中国人守时巴西人不守时”来总结中巴观念的不同,其实涉及的却是一个大大的效率问题。
比方说前些日子,我和巴西客户约好了早上8点出发,先去东莞再去深圳看三家厂,并且提前设计好了路线和厂家约好接送等事宜。结果,这位巴西人迟到了整整2个半小时,并突然跟我说深圳那家厂先不看了,看佛山的一家。
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在去东莞的路途上,我一直尝试联系佛山厂家,但对方说我们是突然来访所以不能派车来接,东莞与佛山不通动车,大巴需要将近三个小时。当我把这些回复反馈给客户时,他只是表现出对佛山这家厂家不来接送的不解和不满,而不是对自己迟到又突然改变计划等错误而懊悔。最后的事实是那天我们只看了东莞的两家厂就打道回府了。
这件事就反映了巴西人的三个特征:极不守时,多变和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时候,我会有种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心情,不少巴西企业来华考察,短短几天的时间,还要飞几个国内城市看厂,本来行程就很紧,再加上磨蹭的时间,整个计划只能完成一半左右。
更有甚者来中国完全没有计划,异想天开地希望,在四五天的时间内能够看十来个产品,每个产品看个两三家供应商。每天的计划前一晚定不下来,每次都要早上或者在沿途做决定。当发现计划完不成的时候更多是对外在事物的抱怨而不从自己本身找答案。
“有些中国企业真是太没礼貌了,我这么有合作意向竟然连个车也不派一下。” 常常听到巴西方这样抱怨,每每听到这个我真想立马两耳刮子上去。笔者在外贸公司待过,所以对中国企业的派车流程知晓一二,很多中小型的中国公司就那么三四辆车,广交会前后都是满约的,负责不同市场的部门都要抢着订车去接客户,你到出发前两个小时才通知别人当然没车了,你以为整个公司就你一个客户看厂呢,你早点约别人不行么?
还有一点要特别小心,巴西人的口头承诺往往最后都是成了泡影。
当巴西方满意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会大大地赞美一番并承诺好多,比方说一回巴西就给中方所需产品的型号和具体订量,所需要的数据和设计图之类的。中方满心欢喜地等待客户回巴西联系他们,结果却是大半个月没有任何邮件,中方发了邮件过去十天半月回一次,邮件内容肯定是对产品需求有变,计划有变要中方耐心等待等等。
而别国的客人早就到了和中方价格对峙的阶段,这么一来二去中方迟迟等不到巴西客户具体的回应时,也就相应不会那么热心去追这个“重点”客户了。
巴西客户不回供应商邮件,害的供应商对我这个临时口译穷追猛打,事实上我和客户的交易早就结束了。我自己也被巴西人忽悠了好几次,回巴西前他们对我百般赞美要我做他们中国办事处的采购代表等等,结果都是不了了之,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一笑置之,不会当真。
说到巴西人的不稳定性,在中巴合作方面这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想我以前做业务员的时候,经过前面反复协商阶段,PI都做好了就等客户签字的节骨眼上他们还要突然改数量、改型号,这就涉及到公司内部排产的问题,你一改人家备料的数量就要改,技术合同要改,排产日期也就要拖后,遇到旺季,你一点点小的改动就肯定导致出货晚个把月。
一旦延迟出货,客户就不高兴,解释了半天他们都不能理解,因为他们老以自我为中心,以为他们是中国公司的VIP客户。这还不算最严重的,最可怕是货都生产到一半了,客户突然要改技术改型号,这就会导致业务员被考核,整个生产流程无限延后,崩溃啊。
中国厂家不满,巴西客户也不满,挤在当中的业务员压力备受,这单做完也没下次了。
同胞,我可以小小地吐槽一下吗
在中巴合作上我是站在促成的角度而不是国籍,所以中方的毛病我也要说。
不专业!
这是个通病。在很多小型中国企业里常常出现的问题,看厂的过程中业务员一问三不知,或者回答有偏差,给我们错误的信息,回头又改口。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翻译的问题,其实是内部流程混乱,做销售的不了解自己的产品但又急于挽留客户。有时我就会冲他们发火 “麻烦您自己搞清楚了再说,不要一会变一个口,这样会给我的翻译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中方传达信息不准确这个问题确实给我带来很多困扰。一次,一个做体育产品的客户在展会上中意一家中国厂家的船桨,约好了去看厂。到厂子那一看,工厂展厅几乎是空的,客人的目标产品全在展会上挂着没拿回来,但厂家却没提前告知,结果就只好拿目录册问参数和价格。
来个不懂英语的业务员,每问一个产品,她都要回电脑上查一查,换个参数也要回去查一查,问了两三个产品查了半个多小时才回来报价,完全没有专业性可言,一问原来她只是秘书,公司的业务员全在展会上。
这些信息中方完全可以提前告知,把看厂的时间安排在展会之后,让专业的人员来回答专业的问题。这件事的最后的结果是客户提前离开厂家,再也没联系他们,你看吧,到嘴的肉就是这么飞的……
另外的问题就涉及到产品,很多企业在流失客户,几单下来之后合作就没下文了。我以前工作的公司就是这样,年订量几十万的VIP大客户从慢慢地转移订单到后来撤单,他们都是有提前警告中方的,但是很多中国企业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不考虑长期发展,偷工减料,价格不变,未通知客户的情况下却把产品标准改了,有时候技术改了没通知业务员,直到货运到巴西,巴西客户的下游客户反映质量问题再反馈给业务员才知道,业务员生气,客户也生气,急急忙忙地联系客户讨论赔偿问题。一次两次也就算了,三次以上鬼才会还和你合作。
还有质量把关的问题,很多中国企业会在寄样品的时候把最优产品寄出,但真正批量生产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种质量,你以为你耍小聪明占了点便宜,却是断了自己的生意后路。
我想大家看到的应该不仅仅是吐槽,是不是更多地想到如何更好地切入这个市场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希望这篇吐槽文能给各位更多的思考!(文_方芳_葡语名Yara。和巴西结缘始于2010 年参与PUC-RS 大学交换生项目,回国至今一直从事于中巴文化贸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