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免费注册
报关系统点击这里
能归类
云资讯 >> 科越资讯 >> 新闻详情
 
快递强制标准今日实施|云通关行业动态
 
 

“云通关”作为智能通关的引领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不仅推出了“零差错”智能报关软件(打单软件)键通”,同时“云通关”公众微信号(etongguan)也一直推送各类通关相关的资讯、知识,欢迎关注!

 

今年6月1日,《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作为强制性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规范》再次涉及到“实名制寄件”、“收寄件验视”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并进行了明确规定,那么这一次政策落实起来还会那么难么?


 

寄件需身份证封箱前先经验视


 

为了进一步健全快递安全防控体系,提升快递安全生产操作水平,国家邮政局于今年2月份正式发布《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邮政行业标准(YZ 0149-2015),该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规范》提出,收寄快件时,快递业务员应按照2012年发布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邮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提示寄件人如实申报所寄递的物品,并根据申报内容对交寄的物品、包装物、填充物等进行实物验视,确保所寄快件符合要求。《规范》还明确,快递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对快递运单信息进行核对。接单时,应提前告知寄件人相关要求,寄件人拒不配合的,快递业务员应拒绝收寄。


 

这意味着,以后市民要寄快递,需要掌握正确方法:带上身份证,不要封包裹,让快递员检验通过后,才能封装发出。


 

要求并非首次提实际操作中难落实


 

记者了解到,《规范》对“实名制寄件”、“收寄件验视”的规定并非首次提出。尽管国家多次出台政策对快递行业安全问题进行规范,但在实际操作“快递实名制”“先验视后封箱”却难落实。


 

很多网友曾纷纷表示虽然包裹安全了,但个人信息等安全问题怎么保障呢?


 

首先基于买家体验的角度,买家需要花费时间办理登记,过程繁琐,容易有抵触情绪。这样快递实名制会导致买家的体验下降 。其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寄快递的确有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如果收寄物品要求实名制,势必将泄露更多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姓名、电话号码甚至家庭地址,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盗开信用卡,或者办假身份作案则会给个人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于实名制是否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有专家曾表示:生活在商品社会,个人信息肯定会被披露,比如去医院看病,购买机票均需提供真实个人信息,因为这是商品社会对消费者的要求,人们都是商品交易的参与者。


 

对于卖家来说,可能则会更关心会不会影响到销量。业内人士表示,快递实名制利大于弊,如果能够落实实施或许会影响效率,但对正常的电商交易则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主要是对非电商的快递业务影响较大,那些用户的寄件效率可能会下降一些。也就是对用户私人信件业务会有影响,检验会更加严格。


 

不过,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加强打击倒卖信息的不法商贩,防止商业诈骗的发生。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实行快递员实名制,规范和引导快递员职业标准,从而防止快递员泄露个人信息。能够借鉴的模本还是很多的,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快递员收录的寄件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信息将全部上传到公安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公安机关对系统采集上传的信息进行深入研判,发现可疑情况线索可以及时侦办,有效预防、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部分地区上线快递专用APP将借助互联网实现实名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快递实名制”之所以难落实,主要的因素有,大多数市民担心信息会泄露,不愿意登记身份信息,“以往寄快递的时候,写上手机号码和地址,就已经会经常接到骚扰电话了。现在如果再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同时写上,那么这种担心就更增大了,即使快递公司不泄露,但是快递流通上有那么多环节,也不能保证不泄露。”市民王先生表示。另外实名制寄件大大增加了快递员的工作量,降低收件效率。


 

为此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实名制”实施面临上述问题,部分地区已经在今年4月份着手研发一款快递员专用APP,借助互联网实现实名制,既保护市民的身份信息,也可提高快递员工作效率。


 

《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正式施行的第一天,快递实名制和查验制度也正式强制实施,有调查称过半快递点实名登记和验视走过场,也有人说部分快递正在严格执行。第一线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没?这一次又是否真正在落实?对快递实名制和查验制度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欢迎分享你的观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上海科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1000号2楼
公司邮箱:4008805051@keyue.net
业务咨询:400-118-5156
售后支持:400-880-5051
科越微信 科越微博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326号

    沪ICP备050307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