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通关”作为智能通关的引领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不仅推出了“零差错”智能报关软件(打单软件)“一键通”,同时“云通关”公众微信号(etongguan)也一直推送各类通关相关的资讯、知识,欢迎关注!
一、公路智能物流
公路港模式也称公路港,为传化物流公司所创立并推广的一种物流服务模式。公路港模式是基于科学规划和设计建设的功能模块,并定位于第四方物流的“物流平台集聚服务商”。由于第四方物流可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优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而城市物流配送更多的是第三方物流,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设想,即公路港模式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物流配送服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6-2021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公路港模式下的城市配送要以公路港作为中心,通过集中社会上分散的中小型配送企业,借助公路港第四方物流的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实现城市物流配送的最优化,达到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目的。并且,物流配送企业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实际配送情况和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公路港中,以便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便对下次物流配送提出改进。
要实现公路港模式在城市物流配送中的有效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公路港为中心
以公路港为中心才能保证物流、信息流、车辆路径规划、企业管理等可在统一的模式下进行和监管。而且,城市物流配送企业人驻公路港后,必须服从公路港的统一安排,企业自身的资源必须毫无保留地给予提供,以保证可被公路港所用,这就要求企业在入驻公路港时双方必须对合作的内容以及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的确定,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或合同。
(二)以城市物流配送为基础
以城市物流配送为基础可以保证公路港模式下的城市物流配送在建设和运行中不会脱离城市配送的范畴,便于公路港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另外,可保证公路港在将来的发展中仍然考虑将提供区域内物流规划服务作为重点物流服务业务,对于其中所产生的问题也能及时高效地予以解决。
(三)以物流配送企业为主体
不论是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都是城市配送的直接参与者与直接利益所得者,它们是检验公路港模式下的城市物流配送可行与否的实践者,同时也是第四方物流在国内发展的见证者。因此,以物流配送企业作为公路港模式下的城市物流配送的主体是毋庸置疑的。
(四)以第四方物流为手段
公路港模式下的城市物流配送旨在实现第四方物流对城市物流配送的积极作用,因此不论是建设还是运行这种新的配送模式,都必须要体现技术的优势。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理念,是公路港模式下的城市物流配送同其他城市物流配送方式的最大区别。
二、铁路智能物流
(一)运输能力大
对于陆上运输而言,铁路的输送能力是最大的,特别是重载铁路的修建使铁路的输送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发挥着运输主动脉的作用。
(二)运输成本较低
铁路运输采用大功率机车牵引列车运行,可以承担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任务,铁路运输的载货量大大超过公路、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其总体运行价格低。
(三)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小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的导向性,只要行车设施无损坏,列车均可以安全行驶,受气候因素限制很小,因而铁路运输是较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
(四)客货运输到发时间准确性较高
由于铁路运输实行统一调度指挥,列车可以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化,可以完全不受人为控制,因此能保证运输到发时间的准确性。
基于我国国情,铁路运输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公路运输相比,由于铁路运输具有连续性、直通性、全天候性和陆地长距离规模运输的不可替代性等特性,具有长距离上的经济辐射优势;与航空运输相比,铁路运输具有更大空间上的经济辐射特征,能够将偏僻区域的物资输送至铁路网络中的任何一点;与水路运输相比,由于其只能在有限的水系中对经济产生辐射性作用,铁路运输具有更为密集的经济辐射特征;与管道运输相比,由于其受自身条件限制,只能运送油类物资或已经液化处理的物品,铁路运输具有更为多样化的经济辐射特征。
三、港口智能物流
(一)我国的港口智能化建设
港口智能化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并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物流实时跟踪技术、物流规划可视化技术、网络化分布式仓储管理及库存控制技术等)应用于整个港口的作业、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等港口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并把港口作业流程高效、准确、实时的整合成一个完整系统。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6-2021年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的智能港口建设正处于起步的初期,在政府部门和港口所在地区政府的倡导下,港口智能化建设已经得到了港口相关企业的普遍重视,并在上海、天津等国内主要港口城市进行了智能港口建设规划,目前已经实现了港口集装箱作业从空箱、装箱、卡车运输、堆场位置到报关、起吊、装船的全程实时监控和即时历史数据查询。
但是,与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港口相比,我们的智能港口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在智能化程度上还相对较低。提高港口智能化程度,使得港口口岸发挥更高效功能,首先是在设施及装备硬件上达到智能化建设需求;其次要在整合港口作业及相关管理流程上做到统一规划、系统实施;最后是在智能化建设认识上,突破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系统应用到智能港口建设当中,而智能物流系统,为这样的系统应用提供了有效平台。
(二)智能物流系统
在港口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信以及GPS、GIS、自动化装卸操作设备、智能化操作机器人等各项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而这些技术的载体就是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提供从前所不能提供的增值性物流服务,这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将增强物流服务的便利性,加快反应速度和降低服务成本,延伸企业在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业务。
智能物流系统所涵盖的技术内容十分广阔,其中包括物流规划设计的可视化技术(仿真技术)、物流实时跟踪技术、网络化分布式仓储管理及库存控制技术、物流运输系统的调度与优化技术、物流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和软件集成技术等等。
四、航空智能物流
相比于公路物流、水运物流、铁路物流、管道物流等而言,十多年来,我国空港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园区化发展
空港物流是在航空货运的基础上升级发展而来的,从单一的航空货仓,逐渐向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具有现代物流特点和现代供应链优势的空港物流园区方向发展。自从2000年天津空港物流园区获准建立以来,十几年间,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现代特色的空港物流园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物流园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物流园区、广州新白云机场物流园区成为国内空港物流发展的三角。
空港物流园区是以现代空港物流为基础,依托航空港,以航空及机场地面配套物流设施为核心,以运输服务作为手段,为多家航空公司、航空货运代理、综合物流企业提供公共物流设施、物流信息服务及综合物流服务的场所”。从服务内容上看,空港物流园区一般提供货物运输、生产加工、综合商务、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
(二)集群化发展
空港物流的发展及空港物流园区的形成使得空港区域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力,吸引相关产业在空港附近集中,从而形成了服务于空港物流的产业集群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而空港物流在这一产业链中由于其稀缺性和重要性而居于领导地位,起着凝聚、黏合作用。空港物流产业链的形成一方面是空港物流园区的层级发展,不仅大力发展物流核心业务,达到商品流通的快速实现;而且也努力满足消费者和园区流通主体的各种需求,帮助服务对象在通关、包装、加工、信息支持、商务谈判及政策引导等多方面的要求,实现空港物流的增值服务和支持功能。
空港物流产业链的形成和集聚,还包括围绕空港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由于空港物流具有明显的优势,非常适合具有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及高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因而诸如汽车、航空、高端电子、精密仪器、生态农业、生物工程、商务等行业能够依托空港而在周边发展起来,再加上政府对空港周边的产业政策和税收优惠,空港周边往往会形成相关产业园区,共同构成空港物流产业链。如北京空港物流园区周边形成了空港工业区、林河工业开发区、现代汽车城、会展中心、绿色建材城等产业园区,吸引数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形成了中国北方微电子生产基地。广州新白云机场则形成了包含临空产业、现代制造业、生物制药和航空工业的高新科技物流产业基地。
(三)区域化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人流、商流、物流的区域差异性大,而空港物流则依托着各地的空港,因而具有明显的区域化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一方面产生了更高的物流需求水平,从而扩大了空港物流业的规模,形成空港核心竞争力。例如,经济外向度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往往是空港物流快速发展的区域。
在这些区域内的物流业,如快递业、货运代理业、第三方物流、交通运输业、配送与包装服务业等都较为完善,这些支撑产业都为空港物流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其良|生发展。
我国空港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国家级产业区内。如珠三角由广州新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珠海机场,再加上香港机场和澳门机场,形成了巨大的空港物流产业区,广东省航空货运量占据全国货运量的三成左右。长三角地区则形成以上海浦东机场为核心,以虹桥机场以及南京、杭州、宁波等地机场在内的空港物流园区集群。而环渤海湾经济区则有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天津空港物流园、大连空港物流园等物流园区。而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的出台,重庆、成都、郑州、哈尔滨等地空港物流也出现了一波新的发展浪潮。
五、多式联运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多式联运加快发展
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外贸进出口额不断增长,其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增长明显高于沿海地区,而公路运输的成本较高,单次运量较小,长途运输的安全性较低,因此突显了海铁联运成本较低、安全可靠、运量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随着海铁联运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完善,中西部地区对海铁联运的诱导需求也将会继续增加。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这种先进的运输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二)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需要多式联运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可以使我国尽快形成“宜水则水、宜路则路、宜铁则铁”的运输格局,把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结合好,充分发挥已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实现交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进而也可以减轻甚至减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和建设规模,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运输对土地的占用和能源的消耗,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三)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多式联运加快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多式联运符合发展的需求。货主企业和运输企业实现转型发展都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多式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