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免费注册
报关系统点击这里
能归类
云资讯 >> 锦囊妙计 >> 新闻详情
 
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云通关锦囊妙计
 
 

“云通关”作为智能通关的引领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不仅推出了“零差错”智能报关软件键通”,同时“云通关”公众微信号(etongguan)也一直推送各类通关相关的资讯、知识、欢迎关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20日下午3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介绍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及保税监管司司长郑汉龙。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条战线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海关系统也一样。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预期向好。昨天,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同志已经发布了相关的经济指标,令人鼓舞。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运行当中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比如,我国外贸特别是加工贸易正面临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5.16万亿元,同比下降7%,下降的幅度比外贸整体要大,加工贸易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9.4%。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加工贸易的重要载体,今年1-9月实现进出口2.78万亿元,同比略降0.4%。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外贸出现回稳向好的迹象,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1%、0.4%和2.1%,比如8月份进出口总值2.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8%,其中加工贸易是654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回稳向好的迹象十分可喜,也非常来之不易。


 

出现回稳向好的迹象主要原因,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成效逐步显现,国内需求增加,前三季度我国实际进口货物数量同比增加3.2%,去年全年则为减少1.8%;二是进口商品价格跌幅收窄提高了进口总值,前三季度我国月度进口价格下跌5.3%,较去年全年收窄6.3个百分点;三是外需转暖也带动了出口增长,8月份美国咨商会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1.1,为去年9月以来的最优表现。我们期待四季度外贸有更好的表现。


 

加工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工贸易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措施》。海关总署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抓手,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和创新制度落地见效。


 


 

一、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把“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海关职能实现方式的“先手棋”,先后取消加工贸易备案等8项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建立权责清单,上个月跟商务部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和内销审批,有效地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引导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通过创新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贸易业态发展。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1.12亿票,进口总额达173.1亿元,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配送快的新选择。

 

三是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联合有关部门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近2000项,淘汰“两高一资”落后产能。今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值达到2.66万亿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1.6%。加工贸易增值率由1996年的35%上升为2015年的80%。


 

四是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向内陆和沿边地区44个重点承接地梯度转移,2016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0.8%,占全国的比重从2010年的4.4%上升到15.4%,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海关总署紧紧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不断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在这三大战略的省市区域,共有海关特殊监管区116个,占全国总数的89.9%。同时,新设特殊监管区域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重点倾斜,2015年以来,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新设特殊监管区域7个,占新设总数的63.6%。
 


 

二是拓展区域功能。积极探索赋予区内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内销货物选择性征收关税、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等试点,创造有利于区内企业对接国内国际市场,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发展环境。


三是促进新型业态发展。积极支持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引导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高端制造、物流、研发、维修、销售、结算等方向转型,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四是注重发展质量。2010年以来,海关按照国务院整合优化的要求,严格设立审核考核评估和实施退出管理,特别是去年以来,先后对土地利用率不达标的41个特殊监管区域进行通报整改,引导区域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三、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后,国务院又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现在是四个自贸试验区。在前期自贸试验区的实践过程中,一是创新海关监管制度。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先后推出了一批给企业带来实惠和便利的海关监管创新制度。比如“先入区,后报关”、“区内企业自行运输”、“智能化卡口验放”、“集中汇总征税”等等,涉及到四个区域,共七个直属海关,创新制度总数187项。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贸易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 “先入区后报关”创新制度企业认可度达87.8%。前不久,中央决定在辽宁等省市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海关正按照“围绕定位、注重特色,创新引领、分类施策,先行先试、复制推广”的原则,研究制定海关支持措施。
 


 

二是加大复制推广力度。2014年以来,先后在全国海关复制推广了自贸试验区25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
三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监管理念,取消、下放、放开审批事权和限制,公布权力责任清单;全面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智能化卡口、通关无纸化等便利措施;实施“海关AEO国际互认、企业信用信息公开”等制度,逐步建立企业自律、多方共管的新型监管模式,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以下是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中央电视台记者:大家知道,加工贸易一直占据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从今年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数据呈现比较明显下滑的态势,请问孙署长,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下一步海关总署是否会针对这个情况推出具体措施来促进加工贸易的回稳向好?谢谢。


 


 


 

孙毅彪:这位记者朋友提到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工贸易刚才已经说了,前三季度进出口是5万多亿人民币,负增长7%。原因:一是主要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现在增长乏力,外需不振,影响我们的出口。根据世界银行报告预测全球的经济从2.9%已经下到2.4%,从世贸组织最新9月份给出的预测,全球货物贸易从2.8%下降到1.7%,在下滑,这是大的外部环境。


二是主要面临双重的挤压。一方面是来自西方发达的经济体,他们对于高端先进的制造业采取回流,要转出去。这是一重挤压。另外一重,作为中低端的加工贸易的制造业,新兴经济体,像东南亚这一带,利用它的要素成本低,像劳动力、土地、资源,参与这方面的竞争,因此也有一部分转出去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双重挤压。
 


 

三是我们自身现在也需要转型升级。传统加工贸易从生产能力、要素成本都发生了变化。加工贸易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们有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我们有土地,劳动力成本低,还有全球化的红利,就是国际市场红利。现在这些都发生变化了,更重要的是现在对于产品的质量档次、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工贸易需要有一个转型过程。


 

四是贸易摩擦。现在某些国家对我们实施很多所谓的“贸易调查”、“贸易救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们发起80多起贸易调查,金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数字都是两位数增长。因此我们的外部环境现在也是压力很大。我们注意到,最近WTO专家评估委员会对美国13起对我们发起的贸易调查,认定它是败诉。因为违反了世界贸易的规则,因此有一些国家是滥用规则,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对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是不利的。


 

另外再加一条,加工贸易现在数字看起来好像是下来了,但是它的结构在发生变化。现在的加工贸易趋向于内源化、本地化甚至国产化率在加大。昆山地区加工贸易企业,95%零部件国内采购在本地完成,像重庆“5+6+800”,5个品牌商,6个代工企业,800个是我们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企业,由于国产化率高,依赖于进口的就少了。从结构上来说,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海关采取的措施,一是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简政放权,给企业创造更加宽松便利的环境。二是推动东部转型升级,将东莞和苏州设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重点从原来的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转变。像东莞地区2000多家企业拥有1.1万个自主品牌,苏州有几千家的企业目前形成了研发中心,这种我们大力扶持和支持。三是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一个方面是加工贸易会带来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另外从就业来说,它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加工贸易直接就业是4000万,间接就业是6000万,这样加起来就是1个亿。再就是考虑我们的国情,需要区域平衡。


 

我们在采取的措施当中,向中西部转移的加工贸易企业,保留企业原有信用类别不变,如果企业设备原材料转移,采取减半甚至是减免保证金等措施,让企业有更加宽松的环境去从事它的工作。我们鼓励发展绿色加工贸易,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我们刚才介绍对2000多种商品目录进行调整,有的是限制,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不是说把污染带过去,要符合环保的要求,但是也有一些是可以放开的,包括机电等等。因为我们现在加工贸易中机电类产品占八成以上,这是加工贸易的主体。

 

再有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贸易业态我们也有相应的措施,尤其是对于品牌建设给予保税政策和全力支持。我们鼓励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现在全国有129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通关优势都相对较好,我们想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加工贸易更好地健康发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知道,为解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出台了整合优化的政策和措施,请问这方面的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海关又有哪些措施和成效?下一步我们的具体思路是什么?谢谢。
 


 


 


 

孙毅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我把它概括为由国务院批准在我国关境内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多元化业务,由海关实施监管的特定区域。国外一般叫自由贸易园区。这跟自贸区的概念有相似,但是内涵不一样。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怎么样,大家很关心,我把它概括为总体平稳、稳中提质、需求很旺、作用突出。


 

目前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有129个。到目前为止这个数字还在发生变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国务院事权,由海关总署牵头会同十个部委共同审核报批。我们现在正在办理的有12个,还有50多个待办。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一是支撑了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目前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年进出口值约6300多亿美元,封关运作面积27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进出口值达23亿美元。


 

二是提升了国际分工水平,加快了产业转型。


 

三是促进了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的发展得特别好,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仅仅十平方公里,去年一年的进出口值959亿美元。像深圳、昆山,包括中西部地区郑州发展都很快。据统计,上百亿美元的有18个,10亿到100亿的是39个,1亿美元到10亿美元43个,1亿美元以下的十来个。状况怎么样,数字摆在这里。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发58号文,去年又出台了《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将此列为改革任务之一。因此我们会同十个部门一起来办这件事,研究怎么能够让它发展得更好。


 

一是整合优化区域类型和数量。现在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六种类型,今后原则上统称为综合保税区,这是方向。因此,我们最近也在进行整合,现在除了青海、西藏,其他省市都有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基本上是这样的布局。


 

二是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业态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是要“长”,“长”是指产业链要延伸,不能光是一个制造,还要有研发、售后服务,提高它的价值和附加值。第二是要“高”,“高”是核心价值,我们跟国外的很多加工制造比拼的就是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向高端制造进行拓展。第三是要拓展它的功能,刚才在发布词里已经提到,我们要使海关特殊监管区里的功能拓展,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选择性征收关税等等,这些我们正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有序地按照中央要求推进之中。


 

对于发展不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我们进行考核,从去年开始对41个不达标的尤其是土地利用率低的,特别是规划几平方公里,只开发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土地还闲置的,我们提出了整改要求,黄牌警告、对不整改的就要红牌退出。目前有整体退出,也有部分退出。我们也跟地方政府、管委会讲清楚,要动点真格的,因此我们预计,41个区域整改到位以后,土地利用率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十几个百分点。


 

我们下一步的考虑是,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跟“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衔接起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类似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自贸园区,我们也要在沿线国家海关间实现互联互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便利通关措施和制度,实现国际产能的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我们也愿意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谢谢。


 

经济日报社记者:请问孙署长,刚才您提到关于加工贸易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方向提出一个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海关加工贸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什么?我们海关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孙毅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着眼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的很重要的战略部署。我理解,解决这个矛盾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使得我们的供给结构适合于需求结构,两者要互动,并且要相适应。比如在加工贸易当中,你生产的产品如果没人要,这叫什么呢?这叫剩余产品,是库存起来的。这一方面导致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所以不是说生产越多越好。我想中央提出这个决策,用改革的办法来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这样的问题。你刚才提到海关尤其是加工贸易在这个问题上的着眼点在哪里,从哪个角度着手来体现改革,你关注的可能是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思考的。


 

从海关来说,要从稳增长、提质量、促转移、抓创新、优服务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稳增长,要保持加工贸易一定的量。加工贸易的特点就是承载国际产能转移,因为加工贸易是有订单的。订单表明什么?表明市场。市场是什么,就是需求。并且它不是从国内要市场,是从国际要市场。现在有了一些变化,就是统筹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的问题。最早加工贸易是“三来一补”,制度设计、政策设计都是出口导向,因此给它保税、免税、退税,现在发生了变化。有些是要出去,有些可能要内销,因此我们提出是“优进优出”就是这个道理。加工贸易现在总量占比是29.4%,去年加工贸易1.25万亿美元,占外贸总额比例是31.4%,1-9月份的数据下了两个点,原因刚才已经介绍过。我们从稳增长的角度,尤其是保份额、拓展市场、占有市场等方面要下功夫。加工贸易从发达经济体来说,数字有一点下来,但是新兴经济体数字在增加,因此我们还要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平衡,以保证加工贸易稳增长。


 

二是提质量,提档次。以前有一个概念,我们的加工贸易都是低端的,生产的东西,污染留在我们这里,我们就收一点工缴费,很便宜。像芭比娃娃再普通不过的玩具,20块美元里面我们收35美分,可能工资还得在这里扣一部分,大头都给人家赚走了,是不是有这样的观念,这也是客观的,这是我们起步阶段。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可以生产一些高端的产品。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品。我们提质量是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现在鼓励高端制造,对生产先进型、技术型的企业给予政策,用保税制度来给予这些企业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包括研发、维修、品牌建设等,这些都是提质量的一个范畴。


 

三是促转移。从布局来说,加工贸易要让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目前我们在中西部地区培育了44个承接地。但实事求是地说,中西部地区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相对不发达的地区的基础设施现在还不够完善,产业配套还不够完整,物流成本比较高。当然像重庆、成都、郑州这些是例外,包括西安,现在都起来了。再有现在中西部的人才和技术也比较欠缺。中央有好的政策,地方有积极性,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加工贸易很好地转移。


 

四是抓创新。我们海关解放思想,实施改革,也欢迎记者朋友们给我们提宝贵的意见,如果听到企业有什么反映甚至批评,给我们提出来,我们一定会认真诚恳地接受。我们觉得创新实际上是上层建筑的改革,目的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加工贸易方面的创新举措,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五是优服务。海关在口岸是一个执法部门,依法行政,为国把关,对人民负责,我们要提高我们的执法质量、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我从以上这五个方面对记者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请问孙署长,目前广东、上海、天津、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都包含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请问这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自贸试验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同时请您介绍一下海关在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有哪些改革和创新的做法?谢谢。


 


 


 

孙毅彪:首先我要说这个关系。自贸区、自贸园区、自贸试验区,看起来都差不多,内涵不一样。自贸区,英语简称FTA,实际上是一种协定,是国与国或国与单独关境区之间的一种给予贸易投资便利、开放市场的协定,包括税收优惠等。自贸园区,中国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指一个国家关境内的一个区域,通常划定几平方公里,享受税收优惠,开展多元化业务,海关实施监管。这两个应该可以区分,一个是国与国或者国家与单独关境区域间的协定,一个是国家境内的区域。自贸试验区是什么?我说自贸试验区是上面两种的结合,所以“试验”这两个字很重要,请大家不要给省略了。从功能上讲,自贸试验区就是以贸易便利化为主体的货物贸易与投资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自贸体系的一种结合。因此,前面第一个自贸区叫FTA,我们自贸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叫FTZ,自贸试验区是FTPZ。


 

刚才已经介绍,海关已经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实践了三年,天津、广东、福建也已经一年多。因为这是探索改革开放尤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途径,也有利于积累新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牢记中央领导对海关工作的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再进行探索。截止到今年前三季度,四个自贸试验区已经有4.5万家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1.12万亿人民币。从海关的改革来说,一是围绕通关便利,在700多平方公里自贸试验区中,有1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这1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占的面积不大,78平方公里,进出口值产值是非常高的,因为它有不同的政策。其他的区域就是自主创新。我们对货物贸易实施通关便利。目前,全球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中的60条贸易便利化核心措施已有53条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也就是说国际高水平贸易便利化措施在这个区域几乎已经实现了,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二是保税业务改革。在自贸试验区,我们开展了很多试点,比如保税展示交易、维修检测、期货交割、融资租赁、文化保税交易等新型贸易业态,都涉及到保税业务的改革。

还有企业管理的改革,我们推出企业自主管理,高资信企业进口货物可以自己申报、自己打单、自己交税,海关加强事中、事后管理,可以稽查。这种方式也是在做一些改变。

另外我们创新通关监管制度。现在已经开始试点全国通关一体化。在一个关报关视同在全国报关,信息全部联网,全国40多个直属海关,今后都是一个整体。目前通关无纸化比例已经超过90%以上。像这些改革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得到很大的便利。我们将把一些可以试的、探索的改革创新,放在自贸试验区当中进行积极探索。

现在的四个自贸试验区涉及到七个直属海关,一共创新了187项海关监管制度,我们进行梳理、筛选、合并之后,在全国推广25项。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对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进行了评估,有19项可以在全国复制推广,涉及到海关13项,13项当中11项由海关总署牵头,还有2项我们配合相关部委推进。不久前,中央决定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七个省市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因此,“1+3”还要“+7”,我们正在研究支持的方案,到时候非常愿意跟记者朋友们来分享,也欢迎你们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上海科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1000号2楼
公司邮箱:4008805051@keyue.net
业务咨询:400-118-5156
售后支持:400-880-5051
科越微信 科越微博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326号

    沪ICP备05030701号